王世敏:地灾预警吹哨人,善用“北斗智慧”守护一方平安
王世敏,地灾吹哨人,土地管理与规划高级工程师、四川中科川信董事长

王世敏:地灾预警吹哨人,善用“北斗智慧”守护一方平安

地质灾害预警 | 北斗智慧云公共检测预警平台 2022-06-28

采编 / 陈锡丹

来源 / 人才头条

以下文章共有1939字,阅读约需6分钟


2021年7月,突如其来的大暴雨让郑州整座城市陷入汪洋。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暴雨及洪涝造成河南省1144.78万人受灾,63人死亡,5人失踪,通信、电力、水力等多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一场暴雨演变成一场灾难。

每年暴雨、滑坡、泥石流、沉降、地震、洪水等地质灾害在全国各地上演。在大自然的绝对力量面前,预警到底能不能跑赢天灾?一直在考验安全监测行业。这也是驱动中科川信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世敏创业的初心。


科技创新 研发为先


中科川信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综合型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北斗卫星高精度定位和大数据相结合的系统性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及地质灾害与环境防灾减灾平台建设与产品研究开发。


1.jpg

图源/王世敏


虽然成立不到5年时间,但中科川信已拥有50多种自主研发的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包括GNSS监测站、倾斜加速度测量仪、超声波式静力水准检测仪、激光雷达边坡检测仪、裂缝预警伸缩仪等等。

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王世敏深知科研实力对公司前途发展的重要性,从公司成立之初,就一直把研发放在第一位。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行内知名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我们一直坚信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前几年一直在埋头搞研发,仅2017—2018年两年,中科川信每年科研经费的投入有1000多万,占比超过我们营收的15%以上,甚至近三年,我们都一直保持研发投入占比营收的10%左右。”王世敏说。


2.jpg

图源/王世敏


对于一个初创型的企业来说,还没在市场站稳脚跟,愿意花费心力在研发上大笔投入,可想而知需要多大的决心和毅力。后来的事实证明,王世敏高瞻远瞩,对市场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软硬并举 垂直专业


不同于市场上某些企业,单纯地走硬件生产或软件开发,中科川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走“硬件+软件+服务,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路子,软硬并举,垂直专业。

除了拥有50多件自主研发的硬件产品,中科川信的软件开发实力同样不容小觑,这当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已成功开发上线 “四川唯一,全国领先”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防灾减灾监测预警公共平台 ——北斗智慧云公共监测预警平台。


3.jpg

 图源/王世敏


“北斗智慧云公共监测平台”由中科川信联合中国科学院研制开发。主要通过北斗或GNSS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对监测体位移进行监测,结合一体化气象站、视频监控终端、裂缝测量计、应力应变传感器采集的多元数据,通过云平台大数据智能综合分析,实现全天候全自动在线监测预警。

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客户端(MCU、PC电脑、平板电脑、手机APP)进行监测管理和查询,目前该软件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土、交通、水利、住建、市政、矿山等行业。


4.jpg

九寨沟监测平台  图源/王世敏


基于北斗导航系统底层硬核技术的掌握,王世敏自豪地说,“针对监测对象的位移变化,我们可以将监测精度控制在“毫米级”的范围内。举个例子,当我们对桥梁进行监测,如果桥墩左右出现了偏移或者沉降,哪怕是位置偏离了一毫米,我们的产品也能精确地测量出。”

专注专业,方能成就卓越品质,王世敏称“中科川信在研发的过程中,从不做大而化之的通用性产品,就是瞄准安全监测这个细分领域来做定制化研究,因此产品的专业性很强,集成度很高,非常对口。”

安全预警  护佑平安


安全监测是事关民生福祉和百姓安康的大事,及时准确的预警不仅能降低人员财产损失,还能挽救生命,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担当更是良心。

自2017年起,中科川信陆续推出的软硬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边坡基坑、矿山安全、水利水电、智慧城市、应急管理等多领域多灾种监测预警。

其中包括甘孜州康定市基坑监测项目、阿坝州小金县上红寨子滑坡监测项目、辽宁省抚顺市西露天矿监测项目、成绵复线高速石亭江大桥监测项目、香港中环5#、6#码头监测项目等等,辐射四川、云南、青海、广西、山西、广东、湖南、湖北、辽宁等全国多个省市。


5.jpg

图源/王世敏


截至目前,中科川信已采集监测数据上百亿条,监测项目过万个,成功预警数十次,用户使用数超200万位,拥有60多项自主核心专利。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中科川信用不到5年的时间,占据了四川安全监测市场近30%的份额,使自己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据王世敏透露:2022年,中科川信将重点向着全国市场大进军,并启动在科创板或北交所上市计划。

我国⾃然灾害频发,其中尤以地质灾害为最。在过去⼏⼗年⾥,崩塌、滑坡、泥⽯流等地质灾害数量众多,导致的经济损失⼗分严重,给⼈们⽣产⽣活带来极⼤损害。


6.jpg

图源/王世敏


据⾃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数据,2021年,全国共发⽣地质灾害4772起,成功预报地质灾害905起,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3.5亿元。不难看出,地质灾害防治预警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相关产业政策的不断深⼊,以及防治保障措施和技术的升级,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93亿元,监测仪器“新蓝海”,发展前景可期。

扫码阅读

人才检索

全部

双创圈

博士堂

数字经济

退役军人

智能制造

柔性电子

新材料

人才头条

人工智能

先进制造

新能源

海归派

大数据

海归

女性创业者

区块链

文创

汽车产业

电子信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人才线索

申报接口

关注人才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