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召进丨紧跟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时代,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筑” 品牌
刘召进,重庆利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召进丨紧跟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时代,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筑” 品牌

高端装备 | 双创圈 2022-08-26

采编 / 刘颖

来源 / 人才头条

以下文章共有1580字,阅读约需5分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城镇化水平的加速推进,建筑业中的传统建造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要求。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生产成本低,此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装配式建筑是指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运输到施工现场后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直接进行组装。


1.jpg

图源/受访者


我国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规划自2015年以来密集出台,2015年末发布的《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决定2016年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50%以上;2020年08月住建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


01 深耕管道行业15年 聚焦新业态


BIM被称为建工领域在互联网时代的二次革命,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种理念。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首先由Autodesk公司在2002年率先提出,用来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它具备可视化、数据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五大特征。


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BIM将所有信息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使得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BIM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BIM标准正在研究制定中,研究小组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jpg

图源/受访者


刘召进从事管道行业已有15年的时间,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他敏锐地捕捉到装配式与BIM这一新业态发展趋势。2011年,他成立重庆利志科技有限公司,与重庆大学建筑学院校企合作,专业从事BIM机电、管道研发、深化设计、BIM咨询、三维建模、装配式机电一体化服务,并取得装配式机电管道相关软著1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和BIM装配式机电管道核心知识产权。


02 地区领先技术  一站式专业服务


刘召进提到BIM出现前,在建筑行业时常发生管道设计图纸与施工图纸产生矛盾,业主方的装修要求与成品不一致,传统施工材料浪费严重,现场安全隐患多,喷漆污染空气等现象。“我们集研发、设计、生产安装于一体,提供从BIM应用到工厂预制到信息交付到装配式安装的一站式服务。”他说道。


3.jpg

图源/受访者


利志科技目前已与中建八局、中建三局等单位达成合作,参与了包括2023年亚洲杯足球主会场、智博会、陕西奥体中心换热机房、成都东安湖体育中心等多个项目在内的装配式机房建造;业已成为西南地区BIM装配式机电管道一体化服务领先企业。


刘召进认为,未来装配式建筑将是建筑业的主流方式,当前发展的瓶颈在于一要提高模型精度;二是装配标准化还未达到;三是因当前尚处于发展前期,成本仍较传统稍高。但智能化自动化作业仍将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03 发展装配式建筑 助力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


装配式建筑更形象的描述方式,是将建筑的梁、板、柱、墙等构件想象为一块块乐高积木,这些积木在工厂已事先做好,施工现场只需要像拼积木一样把构件拼接起来。


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建筑品质、调节供给关系;有利于实现文明施工、安全管理、节约资源、绿色环保等。


4.jpg

图源/受访者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实现绿色、循环与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建造水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这些年行业政策的不断推出,可以看出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发展中正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发展也带动了装配式建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装配式施工、装配化装修、装配式设备制造、物流运输及相关配套产品等全产业链的迅速发展。


未来,我国建筑行业将逐步迈入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时代,实现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

扫码阅读

人才检索

全部

双创圈

博士堂

数字经济

退役军人

智能制造

柔性电子

新材料

人才头条

人工智能

先进制造

新能源

海归派

大数据

海归

女性创业者

区块链

文创

汽车产业

电子信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人才线索

申报接口

关注人才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