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续航痛点?热管理值得关注
李贤军,重庆德力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新能源汽车续航痛点?热管理值得关注

双创圈 | 汽车产业 2022-09-05

采编 / 刘颖

来源 / 人才头条

以下文章共有1625字,阅读约需5分钟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截至2021年5月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


2022年4月8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从安全管理机制、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平台效能等方面综合提升新能源车整体安全水平,为新能源车创造良好的消费市场环境。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下,新能源汽车未来5至10年将呈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市场空间巨大。


01

二十年行业沉淀 四年潜心研发


李贤军自2002年大学毕业后便一直深耕在汽车行业,主要负责汽车供应链的管理。2018年,他决定自主创业,成立了重庆德力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力达)。20年的行业经验使他选择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热管理领域。李贤军认为新能源行业最大的痛点就是续航问题,除了在电池上进行技术突破外,更高效、可靠的热管理系统也是一大解决方案。现有的热管理系统,冬季里程将会衰减35%,单车成本达到9000元,温度基本依靠手动控制。


经过四年的潜心研发与试验,德力达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匹配、电动压缩机、智能空调、热泵的核心技术。德里达集成式智能温控管理系统将冬季里程衰减提升了42%、单车成本降低33%,在温度控制上实现智能控制,从而大大降低整车发生热失控的概率、提升使用能效。


其中李贤军团队开发的首款电动压缩机(R134A),经国家压缩机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合肥通机所测试,与同行业比较在相似工况下能效比达到行业先进水平、NVH 领先行业水平。


02

采用全新模式 实现智能化产线


在核心产品上,德力达研发的智能空调利用NARX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人体动态热感受DTS预测模型,通过热管理控制单元根据环境温度和座舱温度及驾乘人员的不同需求,自动识别、自动匹配、智能切换。无需用户输入任何信息、实时感知人体状态和需求,避免空调控制分散驾驶员注意;自动将空调调节集中在乘员身上,避免过热/过冷导致的空调能耗浪费。这项全自动智能空调产品拥有核心专利:热生理的人体热舒适性嵌入式控制模型,填补了市场空白。


1.jpg

图源/受访者


在运营模式上,德力达在热管理领域首创“技术服务+核心零部件+模块化+平台化”,实现真正的集成式、智能化、高效率、安全性的热管理系统。目前,已建成半自动化产线及实验室;获取汽车行业质量认证体系IATF16949;预计2022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00-2500万元;2023年实现全智能化产线。


在专业研发上,德力达聚集了10余名国内外顶尖的新能源热管理高级别专家。制定了热管理领域近百项内部标准,包括设计、仿真和试验等。多位技术研发人员平均从业时间均超过10年。


03

不可或缺的热管理系统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主要在电池续航能力、电池充电技术和电机三个方面。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电池能力密度大幅度提高。许多新推出的纯电动车车型平均续航里程已经超过了 600 千米,如比亚迪的汉 EV 采用三元锂电池,最高里程达 605 千米。但当前许多车企将研发重点只放在续航能力和电池能量密度上面,忽视了车辆的结构、安全性能等问题,这种研发结构失衡、盲目追求续航将可能造成一定安全隐患。


而对于动力电池而言,热管理是维持合适的温度及均匀性的必要措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不仅需要为乘员舱提供舒适的温度,还需要为整车的动力电池仓及电子控制系统提供热管理,以避免发生极端气温下的性能或安全问题,其涉及整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续航能力,属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系统技术。


未来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热管理技术作为助力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对工业各领域的长期趋势产生深远的影响,热管理行业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扫码阅读

人才检索

全部

双创圈

博士堂

数字经济

退役军人

智能制造

柔性电子

新材料

人才头条

人工智能

先进制造

新能源

海归派

大数据

海归

女性创业者

区块链

文创

汽车产业

电子信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人才线索

申报接口

关注人才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