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之上:柔性微型化传感器的高温征途
在探索极端科技的边缘,高温环境一直是技术挑战的最前沿。从炼钢炉心到火箭引擎,从能源开采到太空探索,高温多参量传感器成了通往这些未知领域的钥匙。

极限之上:柔性微型化传感器的高温征途

博士堂 2024-04-24
1.png


在探索极端科技的边缘,高温环境一直是技术挑战的最前沿。从炼钢炉心到火箭引擎,从能源开采到太空探索,高温多参量传感器成了通往这些未知领域的钥匙。


在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院士领导下,来自西安交大的张仲恺博士及其团队长期致力于开展极端环境高温传感器的关键技术研究。该团队在2024“蓉漂杯”第二届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项目“系列柔性微型化高温多参量传感器”正是一项专注于研制出一款能够在高温极端条件下稳定运行的新型传感器项目,这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对现有科学极限的挑战。



挑战——极限之上破解高温难题

该团队开发的“系列柔性微型化高温多参量传感器”项目,通过热阻式薄膜阵列结构设计技术与复合柔性薄膜高可靠制备技术的突破,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新型高温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比传统的热电偶、戈登热流计、应变片更小、反应更快、更具柔性,能够在航空航天、钢铁冶金、武器装备及计量测试等多个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2.png

在这一创新项目的研发过程中,最大的技术难题是如何让柔性基底材料承受高温。通常情况下,400度以上的高温会将聚酰亚胺等传统柔性材料烧毁。通过开发复合柔性薄膜高可靠制备技术,团队成功提高了传感器的稳定工作温度,克服了这一难关。

张仲恺博士认为,高温多参量传感器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定制化产品上,由于国际上的高端产品受到瓦森纳协定的出口限制,国内市场需求巨大。这不仅预示着柔性微型化高温多参量传感器在未来的巨大发展潜力,也意味着这一技术的成功商业化将对相关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争先——国际视野下的自主创新之路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宇航局(NASA)、美国空军工程实验室(AFRL)、美国OMEGA及德国NANMAC等单位一直是高温传感器技术的领头羊。然而经过张仲恺博士及其团队不懈的努力和创新,他们已经在某些关键技术指标上实现了与这些国际先进水平的并行甚至部分超越。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科研团队在高温传感器领域的强大实力,更是自主创新精神的典范。

通过深入研究国际前沿技术,并结合市场需求变化,“系列柔性微型化高温多参量传感器”项目团队正在推动中国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为中国在全球高科技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合作——携手成都探索高温传感器新高地

作为2024“蓉漂杯”第二届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意)组三等奖获奖团队,“系列柔性微型化高温多参量传感器”项目团队参与2024“蓉漂杯”不仅是一次科研成果的角逐,更是一个与未来产业发展接轨的契机。

张仲恺博士表示,这次大赛不仅让他们团队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展示,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成都产业界和学术界深度对接的平台。这次参赛的经历,让团队看到了自己研究成果在实际产业应用的巨大潜力,也坚定了他们继续深耕科研、推动成果转化的决心。

3.png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科技和工业重镇,拥有丰富的科研和产业资源。张仲恺博士及其团队也瞄准了这一区域的巨大潜力,目前已计划与包括太行实验室、中航发涡轮院、中物院在内的多个单位进行了初步接洽。通过与地方企业和高校的紧密合作,他们希望能将研究成果更快地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当地乃至全国的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参加“蓉漂杯”大赛,张仲恺博士及其团队不仅收获了荣誉和认可,也收获了不少经验与启发。面对未来,他们更加坚信,通过不懈努力和持续创新,能够推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解决更多行业难题,为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以上素材均为受访者提供

更好的成都,创出更精彩的你



“蓉漂杯”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成都市自主打造的高能级活动品牌,自2022年12月启动以来,历时两届,累计收到1693个项目报名参赛,吸引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博士创业社群的10万余名创新创业人才关注。


作为成都人才密度最高、人才吸引力最强、人才活力最优的区域之一,成都高新区汇聚各类人才超80万人,有效期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106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781家,累计培育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37家,全区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稳居中西部第一。


扫码阅读

人才检索

全部

双创圈

博士堂

数字经济

退役军人

智能制造

柔性电子

新材料

人才头条

人工智能

先进制造

新能源

海归派

大数据

海归

女性创业者

区块链

文创

汽车产业

电子信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人才线索

申报接口

关注人才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