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材料电磁性能测试的技术革新
余承勇,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博士后/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电子信息材料电磁性能测量方向研究。

电子信息材料电磁性能测试的技术革新

博士堂 2024-04-22
1.png


余承勇,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博士后/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电子信息材料电磁性能测量方向研究。


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重点实验室基金、航天航空院所及华为公司项目6项,以核心成员主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973项目群子专题、“叶企孙”基金、173基金等多项,开发了高频基板、薄膜、液晶等材料电磁性能测试设备多套;牵头和参与起草国家标准、空军装备标准及CSTM标准共13项,受聘为国标委、CSTM标准委员会委员;发表高水平论文41篇,其中以一作/通讯发表SCI期刊论文10篇,其中在专业领域Top期刊IEEE T-MTT、IEEE T-IM等发表4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4项(含2项国防发明)。




电磁性能是电子信息材料的关键属性,它对于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磁性能精确测量是电子信息材料研发、生产及应用的基础与保障,是材料通向终端应用的桥梁,不仅可以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还是将材料从研发阶段推向实际应用的关键环节。

2.png

“电子信息材料电磁性能测试关键技术及设备开发”项目负责人余承勇来自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微波测量与成像技术团队,该团队已深耕微波毫米波测量领域60余年,是国内专业从事材料测试技术研究时间最长的团队。针对现有测试方法及设备存在“试样-方法匹配难、精度低、频带窄”等痛点,团队凭借着深厚的技术沉淀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成功突破了跨尺度测试方法、精细化建模、超宽频传感器设计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国际领先的微波-毫米波-太赫兹(0.3~500GHz)材料电磁性能测试平台。

应用场景广泛:从5G到生物医学的全方位覆盖

电磁性能的精确测量是电子信息材料应用的重要保障,它不仅可以确保生产出的电子信息材料符合质量标准,还可以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和产品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这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谈及项目的应用场景,余承勇满怀信心。

3.png

例如在5G/6G移动通信领域,我们的技术可以用于评估和优化通信设备的天线、滤波器等关键部件的电磁性能,从而提高通信质量和效率;在雷达探测与隐身领域,可以用于设计和优化雷达天线、隐身涂层等关键部件,提高雷达的探测能力和隐身效果;在新能源领域,还能用于评估和优化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等设备的电磁性能,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利用率…”余承勇侃侃而谈。

展望未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助力行业发展

为提高项目在国际国内的核心竞争力,余承勇和团队还打造起由高水平论文-专利-标准构成的技术堡垒。“我们团队将发展重心放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上,加快成果的转化和市场化进程是团队未来的重要任务之一。”余承勇表示,该项目已经完成从方法提出、原理验证、试验样机到初步工业化设计后的产品阶段,除了产品样机外,项目团队还产出了高水平论文23篇,其中领域Top期刊8篇,授权发明专利40项。

4.png

目前,团队与多家材料研究、检测和应用的头部单位合作起草了包括国标、行标以及CSTM团标在内的13项发布标准,同时还与华为、京东方等企业,广五所、中电科29/10所等研究院所,以及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开展了紧密的合作,已应用于数十家新材料研发及终端应用行业重点单位。
5.png

在谈到项目的产业化前景时,余承勇透露,他们正在考虑将项目产业化落地在成都:“我们技术团队以及前期合作的很多单位均位于成都,并且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的首个万亿级产业,这里具有非常完整的产业链所带来的发展优势,对于早日在成都实现产业化落地的计划,团队成员都表示非常期待。”

3月28日,2024“蓉漂杯”第二届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举行,“电子信息材料电磁性能测试关键技术及设备开发”项目,凭借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及广阔市场应用前景荣获大赛创新组二等奖。

团队负责人余承勇表示:“参加本次大赛,最大的收获是接触到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的优秀人士与项目,对我们也有很多启发和提升的地方,我加了很多牛人的微信,产生了一些合作意向,非常感谢组委会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

*以上素材均为受访者提供

更好的成都,创出更精彩的你



“蓉漂杯”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成都市自主打造的高能级活动品牌,自2022年12月启动以来,历时两届,累计收到1693个项目报名参赛,吸引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博士创业社群的10万余名创新创业人才关注。


作为成都人才密度最高、人才吸引力最强、人才活力最优的区域之一,成都高新区汇聚各类人才超80万人,有效期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106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781家,累计培育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37家,全区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稳居中西部第一。


扫码阅读

人才检索

全部

双创圈

博士堂

数字经济

退役军人

智能制造

柔性电子

新材料

人才头条

人工智能

先进制造

新能源

海归派

大数据

海归

女性创业者

区块链

文创

汽车产业

电子信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人才线索

申报接口

关注人才

公众号二维码